8月26日至27日,广州华商职业学院接续开展第二阶段全体教职工专题培训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聚焦办学能力评估、AI技术应用、中层干部及行政人员管理能力提升,为新学期工作注入新动能。本次培训覆盖全校教职工,采用“主会场+分会场”联动模式,广州校区与江门校区同步推进。


8月26日上午,学校质量总监姚玉平以《广东省高等职业学校办学能力评价实施方案》为题,结合最新政策,从办学能力评价实施方案、办学条件监测指标、申请评估条件指标以及教学工作评估指标四个方面详细拆解了广东省高等职业学校办学能力评估、教育教学等关键要素评估指标体系,并针对学校实际情况提出优化路径。他建议,各二级单位可以借助SWOT模型分析各部门及学校所拥有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以此为精准施策、科学规划提供有力依据,推动学校整体事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台阶。

随后,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大学校长王晖教授以《人工智能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为主题,系统阐释了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大学以“强芯铸魂 增智培元 翔空通联 向未来”为战略导向的专业布局,并围绕这一布局拆解了九大主要任务——打造高水平人工智能专业群、人工智能全面赋能“两好两强”数智人才培养、建成全员“AI+教师发展”支持体系、构建一流人工智能科创体系、推动人工智能产教深度融合、深化人工智能泛在场景应用、提升人工智能社会服务水平、加强人工智能国际合作、夯实智慧校园领先数字基座。王晖教授还就每一项任务的目标拆分与主要举措进行了详尽的说明,通过具体案例、数据支撑与实施路径,全面展现了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实践与建设成果,为我校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启示与借鉴,激励着我们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此外,他强调,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当前大学教育中同质化趋势严重,因而高校需要布局战略专业体系,以特色发展和追求卓越为目标,思考如何在专业设置上与同类学校区分开来。他特别提出“中国闭环”的概念,即利用中国技术解决中国应用问题,服务于中国市场和供应链,他指出应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逐渐转移到中国赛道,以“产品交付导向”的培养模式,用明日技术培养出国产自主可控领域的后天人才。

下午,华商科教集团信息技术中心总监廖青以《广州华商职业学院信息化与数智校园应用分享》为主题,介绍了以“华商E家”为代表的学校信息化建设情况、师生日常功能使用、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及智能化建设发展与未来。他从平台的架构设计、模型、功能,到实际校园管理、教学服务以及师生生活等多方面的应用成效,都进行了讲解。他表示,“华商E家”作为广州华商职业学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成果,未来将从智慧决策、智慧教学、智慧教室、智慧教师、数智管理、智慧安防与后勤、智慧“华商”文化、数据治理八大场景发力,不断进行优化和升级,持续引入新的技术和功能,为学校的发展和师生的成长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和支持。

8月27日上午,校长助理、学校办公室主任袁晓斌为中层干部及行政人员作题为《按规范办文 依流程办事 循原则问题 着力提升行政效能》的报告。他结合自身多年行政工作经验,系统梳理了公文写作的核心规范与常见误区。他强调,公文是行政决策的载体,必须严格遵循《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从格式、内容到语言均需体现权威性与严谨性。针对通知、报告、请示、纪要等高频文种,他通过具体案例,详细解析了标题拟定、主送机关、正文结构及落款等关键要素的写作技巧。最后他强调在工作中应讲情怀,爱岗敬业;讲团结,合作共赢;讲学习,拥抱挑战;讲贡献,与校共荣。

同时,各教研室主任组织教学单位会议,围绕学校奖励办法修订展开研讨。
校长卢坤建在《人工智能背景下究竟需要什么样的高职教育?》主题报告中提出人工智能已影响社会发展,生产方式从“人与人的分工”到“人与机的分工”,人工智能的主体性越发呈现,“人机分工”效能日渐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且社会形态被重新勾勒。AI的普及使得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发生变化,就业结构及薪酬分配体系发生结构性转变,城市管理与社会治理高度智能化,同时对高职也带来相应的挑战——一是人才培养需求发生变化。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人机协同能力与人机分离能力,使他们既要有驾驭智能体,向AI提问、写软件的能力;又要守住人类伦理安全底线,在人机协同条件下保持独立思维、批判思维。二是认知模式发生变化。AI已深入知识生产过程中,所以我们要高度关注人的认知理念发生变化,培养学生形成元认知能力,改进思考方式;要高度关注人的认知过程发生变化,教会学生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从问答中构建个人认知体系。三是高职教育体系必须发生变化。AI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推动课堂革命,形成以项目为导向、理实一体化、基于企业需求、师生互动的教育生态;岗位知识的培养要发生变化,教师要在与企业的互动中更新知识;教师角色必须发生变化,成为学生学习的设计师与跨专业专业群构架师、人机协同的引领者、成长生态的贡献者以及情感与价值塑造者。

最后,他强调,面向人机分工新的历史时代来临,我们高职教育,第一,要聚焦产业发展及岗位要求,优化专业群布局。学校要培养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完善专业梳理,以AI赋能工作,更新岗位知识。第二,要基于通识教育与创业教育涵养学生独立人格与批判思维。学校人才培养要在人机分工中实现人机协调,在强化以商科为底色的通识教育过程中完成对学生创业人格的塑造。第三,要以就业需求为导向,深入推进“课堂革命”与“AI赋能课程”的建设与评价工程。从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率的数据中反思,不断推进“课堂革命”与“AI赋能课程”,同时探索出一条教学效果综合评价发展路径。第四,要在动态建设“微专业”过程中,探索建立教师实践与成长的体制机制。教师要了解岗位新知识、新技术,并且教师的发展应与微专业建设、课堂革命、AI赋能课程深度绑定。第五,启动基于“产品目标”的产业学院建设,为二级学院高标准设置产业院长岗位。人机协同新要求促使我们需要重新考虑企业合作伙伴、引进的生产线以及技术服务的基本范畴。第六,要全面推进华商文化建设,形成文化育人的基本氛围。学校已经初步开设“我与校长有约”等技能文化活动,未来将通过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安排让书院建设更有特色,激发师生的参与热情。第七,要探索构建治校办学质量管理体制机制。在人工智能条件下,学校运行频率要跟上时代的节拍,反对无效运行,杜绝繁文缛节,使得学校处于良性状态。第八,建设好职业教育研究院,研究职教规律,动态探讨“元认知能力”培养的规律性问题,争取话语权。要在工作中有所突破,在同行中争取话语权。第九,努力探索智能化校园建设。第十,以高标准党建涵养学校正气,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下,各类高校办学都面临严峻挑战,大家处于同一起点,我们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在能够有所作为的基础上,坚持以正义正气凝聚人,豪情豪气鼓舞人,大人大量宽容人,实事实干折服人,满怀信心地建设高质量华商职业学院。

下午,尚强智慧教育研究院院长俞鑫于《双高背景下,高水平专业群等重大项目建设的4个现象与9个反思》报告中,深度剖析了当前职业院校在关键办学能力评估、第二轮“双高计划”及职业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等重大项目建设中的共性问题,并提出系统性改进策略。报告通过实证调研与案例分析,精准提炼出各高校的共性困境,如过分强调硬件投入而忽视软实力发展、项目任务关联性缺乏逻辑、项目验收机制不健全以及投入与绩效不成正比等现象。基于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他进一步提出九大反思维度,涵盖治理体系、师资建设、课程开发等关键领域,同时梳理出13个重点突破方向。报告特别强调,职业院校需以九大反思为坐标系,对标“双高建设”领域,找到对应的责任单位精准施策,实现内涵提升。

下午,全体教职工还完成了制度知识测试,内容涵盖师德师风、教学规范、奖励办法等模块。
此次全员培训通过一系列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课程,着力增强教职工在党建思政、行政管理、专业建设、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校企合作等多领域的能力素养,为学校的长远发展筑牢坚实根基,是广州华商职业学院提升教职工能力、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相信通过此次培训,全校教职工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专业的素养和更加创新的精神投入到新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为学校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共同书写学校内涵建设的新篇章。
来源|党务工作部
初审|林欣霖
复审|梁杨清
终审|潘京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