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上午,新会区校地宣传思政共建工作会议在广州华商职业学院江门校区顺利举行。本次会议旨在整合校地宣传与思政资源,凝聚共识,以推动校地红联共建项目的顺利落地与实施。

新会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兼区委教育工委书记何淑娴,新会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陈伟端,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黄金杏,崖门镇党委委员苏锡斌,团区委副书记农雪婷,广州华商职业学院党委书记翁礼成,广州软件学院党委书记刘友坤,广州华立学院党委书记李琼生,广东南方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廖葵中等领导以及新会区委宣传部、团区委、区教育局及四所民办高校的党政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会议由翁礼成主持。

翁礼成代表广州华商职业学院对出席会议的领导嘉宾致以热烈的欢迎。翁书记详细阐述了广州华商职业学院的在校生人数、学科方向布局、思政人才资源及党建工作建设成果。他强调,在校长卢坤建的引领下,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凝聚共识,致力于将学校打造成为一所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在年初召开的战略研讨会上,广州华商职业学院明确提出,要积极对标职业本科大学的标准,提升教育质量。其中,党建和思政工作被列为学校的重点。
翁书记分享了广州华商职业学院与增城区多所民办高校联合,共同推进1+7+N思政联盟的相关经验和成果。他建议新会区可借鉴这一模式,整合区域内四所民办高校的资源,构建校地协同育人共同体。
翁书记表示,促进校地红联共建这一举措能够在多个方面发挥积极效应:第一,共同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校地双方可以协同建立舆情研判与应对机制,强化正面引导;第二,共同促进学生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由政府牵线搭桥,为高校学生提供实习、实践平台,助力其成长成才,提升高校学生的就业率,进而擦亮高校品牌,赋能高校的生存与发展;第三,共同推进专业建设与地方产业的深度融合,让高校教师深入地方企业调研,精准对接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专业研究成果的转化,提升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第四,共同探索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的新路径,吸纳更多民办高校参与,共同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的一体化建设;第五,共同推动志愿服务的常态化、品牌化发展,依托高校的特色志愿服务项目,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志愿服务品牌,同时增进学生与属地的情感联结,提升其归属感与社会责任感,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第六,共推高校党建品牌建设,通过校地协同打造具有示范效应的党建创新项目,提升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影响力。

广州华商职业学院党委组织统战部部长潘京萍汇报了新会区校地红联共建清单。

广州软件学院党委书记刘友坤

广州华立学院党委书记李琼生

广东南方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廖葵中
广州软件学院党委书记刘友坤、广州华立学院党委书记李琼生、广东南方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廖葵中对校地红联共建的提议纷纷表示支持,认为该模式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推广价值。他们结合各自学校办学实际,分别就人才资源共享、思政教育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属地人才政策扶持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

新会区团区委副书记农雪婷提出了在校地红联共建中团委可实施的具体举措。

新会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陈伟端,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黄金杏从校企合作、影视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共建思路,并建议把校地红联共建内容分阶段推进。

广州华立学院党政办主任李季霞分享了校地共建的实践成果与经验。

新会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兼区委教育工委书记何淑娴对会议内容进行了总结。她表示听了各高校党委书记的发言深受启发,并对校地红联共建的模式给予了高度肯定,认为这是校地双向共赢的重要探索。她指出,过去,政府与高校之间的资源对接存在“信息不对称、供需不匹配”的情况,而校地红联共建模式为我们提供了精准破题的“金钥匙”。接下来校地双方可以针对自身资源和实际需求进行清单式梳理,分析分类,形成资源、需求两张清单,由新会区委宣传部统筹整合,建立动态更新的清单台账。她指出,属地与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已达成共识,将锚定共同的人才培养目标,于明年全面启动并深入推进校地红联共建工作,力争早日形成一批具有新会辨识度的合作成果。
图文来源|党委宣传部
初审|黄奕琳
复审|梁杨清
终审|潘京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