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广州华商职业学院“岐黄润心”突击队赴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崖门镇进行为期14天的社会实践。突击队立足专业特色,通过义诊服务、文化传承、手工体验、健康科普宣讲等多维度实践,挖掘本土资源,将中医药健康理念与文化种子播撒乡野,助力乡村振兴。
公益义诊,守护健康底色
突击队按照行动路线,先后走进水背村、洞北村、京梅村,开展暖心义诊服务。队员们依托中医特色技术,设立艾灸、耳穴压豆、推拿等多个服务区,耐心细致地为村民提供健康咨询与调理服务。


在水背村,队员们细致问诊,为患有慢性病的村民制定个性化调养方案;在洞北村,针对村民因农作常见的腰肩颈劳损问题,提供推拿理疗并传授日常保健技巧;在京梅村,则结合“武术之乡”的特色,专项讲解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康复知识,并开展艾灸、刮痧等理疗服务。




义诊活动不仅贴近村民的健康需求,更让村民近距离感受到中医药的实用魅力。
妙手传习,焕活中药文化
突击队精心策划了多项中医药文化体验活动。在“佩一缕药香,溯本草芳华”中药香囊制作活动中,队员们向村民介绍香囊的药用价值与文化寓意,并指导大家亲手制作,融文化于实用。


在“巧手制艾锤,邻里话健康”养生锤体验活动中,村民在学习与协作中掌握艾草养生锤的制作方法,体验传统艾灸的温润与智慧。这些活动不仅富于趣味,更让中医药文化悄然走进日常生活。



健康科普,传递养生智慧
面向不同年龄层的村民,突击队开展了多场健康知识宣讲与互动教学。队员们带领孩子们亲身体验中草药黏土手工等趣味活动,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启蒙中医药文化,点燃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与兴趣;此外,现场还开展了专为老年人设计的养生操教学,细致讲解动作要领与养生知识,帮助他们掌握简便实用的健康保健方法,体现出对老年人健康的切实关怀。




突击队组织了“健康智慧颐耆年”主题宣讲,向长者普及艾灸、耳穴压豆等实用疗法与急救常识。还以茶为媒开展“茶萃岐黄传薪”活动,介绍药茶功效,引导村民养成健康生活习惯。




循迹水背,采撷创作灵感
突击队深入水背村开展走访调研,队员们穿梭于蜿蜒的村巷之间,充分挖掘当地自然与文化资源,设计推出以“水背荷风”为主题的一系列文创产品,其中包括精美钥匙扣与草本香囊,以实际行动促进文旅融合,助力乡村产业发展。




水背村水系环绕,荷塘景致秀美,盛夏时节莲叶田田、荷花亭亭,构成一幅极具岭南水乡特色的生态画卷。突击队队员以此为契机,选取荷花作为核心视觉元素,精心设计制成“水背荷风”钥匙扣。产品清晰标注“水背村”标识,强化地域文化属性,使产品不仅美观实用,更成为宣传水背村形象、传播水乡文化的有效载体。

同时,团队结合中医药专业特长,同步推出多款搭配合理、香气清雅的“岐黄香囊”,内含艾叶、薄荷等草本药材,兼具驱蚊安神、清新空气等实用功能,体现了中医药文化与乡村生活的有机融合。

此次文创开发是岐黄润心突击队践行“百千万工程”要求、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与产业发展的具体举措。产品深度融合水背村自然风貌与人文底蕴,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有机结合,为拓展乡村旅游衍生品、提升乡村知名度提供了新思路。团队将继续坚持因地制宜、文创赋能,在乡村振兴道路上贡献更多青春智慧。
寻根铸魂,汲取文化力量
为深入了解地方文化,突击队专程赴蔡李佛文化馆参观学习,系统领略蔡李佛拳这一岭南武术瑰宝的历史源流与文化精神。


此外,队伍还前往龙旺村红色教育基地,在革命文物与历史讲述中重温峥嵘岁月,感悟初心使命。队员们在文化淬炼与精神洗礼中,进一步坚定了投身乡村振兴的信念,增强了担当。



结语
此次“三下乡”实践,岐黄润心突击队真正做到了“送健康、传文化、促振兴”,既服务了村民群众,也锤炼了队员能力,更彰显了中医药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价值。队伍将继续深化实践成果,为“百千万工程”注入更多青春动能与文化温度。


来源 | 健康医学院
编辑 | 赵静茹
初审 | 黄奕琳
复审 | 梁杨清
终审 | 潘京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