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下午,荔城街第三小学的校园热闹非凡,人工智能与数据学院的志愿者们,协助广州市增城区乐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共同为该校同学举办一场主题为爱与温暖的 “心理奇旅,健康成长” 心理健康游园活动!现在,就让我们把镜头对准这些默默发光的身影,重温那些被爱与温柔点亮的瞬间!
“手脚并用”
志愿者们化身为“协调教练”,不仅清晰讲解规则,更一次次弯腰,为参与者指出地面上正确的手印脚印。当有同学手忙脚乱时,他们在一旁耐心鼓励、加油打气,用笑容化解尴尬,让“手脚并用”的挑战变成一片欢笑的海洋。


“不倒森林”
这里是团队协作的试炼场。志愿者们是出色的“组织家”,他们细致地讲解“同步移动”的秘诀。当棍子摇摇欲坠时,他们敏捷地帮忙扶稳,使得同学们的每一次尝试都充满了凝聚力。


“心理知识问答”
志愿者们是“知识的传递者”与“耐心的倾听者”。他们在题库中随机抽取题目,并巧妙地将生硬的心理知识转化为轻松的日常对话。对于答错或困惑的同学,他们会耐心解释,在问答互动中,将应对压力、调节情绪的种子悄悄播种下。


“Stroop大挑战”
从准备Stroop效应图片到现场引导同学按序指色、读色,志愿者们全程专注。遇到同学因“文字干扰”出错时,他们会笑着鼓励“再试一次”;每完成一轮挑战,他们都及时盖章,用细致的反馈让同学们对“专注力练习”变得超有成就感。


“情绪脸谱”
在这里,志愿者们是温柔的引导者,也是耐心的倾听者。他们以一张张情绪卡片为媒介,温柔引导同学们表演或诉说心声;他们巧妙运用“我感到……,因为……”的句式,为纷乱的情绪搭建起表达的桥梁。他们的每一次点头、每一个鼓励的眼神,都在默默营造一个安全表达的港湾,让学生每一种情绪都被看见、被接纳。


“情绪筛子”
志愿者们滚动着大大的情绪骰子,引导参与者跳格子,并根据落脚点提出一个个走心的情绪问题。他们是真诚的“陪伴者”,在轻松的游戏外壳下,与同学们进行着一次次的内心对话,让大家学会正视并接纳自己的每一种情绪。


“自信彩虹桥”
志愿者们在这里扮演着“闪光点发掘师”的角色。当有同学腼腆地说“我好像没什么优点”时,志愿者会温柔地提示:“你准时参加了活动,这叫‘守时’;你耐心排队,这叫‘有秩序’……”一张张写满优点的小卡片,在他们的手中,汇聚成了一道绚丽的自信彩虹。


“格子小人的情绪”
志愿者们是安静的“创意伙伴”。他们分发画纸与彩笔,轻声讲解如何用不同的颜色和格子表达情绪,陪伴同学们画出独一无二的情绪自画像。志愿者们欣赏每一幅作品的独特,并告诉同学们:“无论是明亮的快乐还是灰调的忧伤,都是你真实而可爱的一部分。”


“暖心终章”
在终点站,志愿者们俯身引导,耐心协助同学们填写问卷,认真收集每一份宝贵心声。兑换台前,他们将一份份礼品与真挚祝福一同递到同学手中,用微笑为这场心灵之旅画上温暖句点。他们是规则的守护者,更是喜悦的传递者,让活动的余韵久久温暖人心。


游园会终将散场,但心灵的旅程没有终点。当欢声笑语渐渐平息,我们深知,那些由人工智能与数据学院志愿者们亲手传递的善意、倾听与鼓励,已化作一颗颗种子,悄然埋进每个同学的心田里。这份由志愿精神编织的温暖,不仅让游园会成了心灵的“充电站”,更让“关怀自我、共情他人”的种子在每个人心底发了芽!
致敬所有志愿者的赤诚付出,也愿这份因爱而聚的光芒,能继续照亮更多心灵的角落。期待下一次相遇,相信人工智能与数据学院志愿者们仍能在志愿的星火里,共赴一场关于成长与治愈的美好约定!

来源 | 人工智能与数据学院
编辑 | 区雅芬
初审 | 黄奕琳
复审 | 梁杨清
终审 | 潘京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