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下午,广州华商职业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在华商国际会议中心A03会议室召开。会议设广州校区主会场和江门校区分会场,线上线下同步进行。广州华商职业学院校长卢坤建等全体校领导、中层干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教师代表等,共160人参会。会议由黄俊斌副校长主持。
会议邀请了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杜安国教授作辅导报告。

杜安国教授以《人工智能教育变革:生态重塑与范式转移——探索AI时代大学教育新模式》为题,从核心理念重塑、教学模式颠覆、大学组织结构演进、评价与认证体系改革,以及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实践等多个维度,深入剖析AI时代大学教育的新模式和新挑战。

杜安国教授在报告中指出,从国家的发展脉络来看,我国在国际舞台的地位与其在世界产业体系中的分工息息相关。在核心理念方面,大学需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心智赋能”,以适应AI时代的新需求。传统大学以“传授已知知识”为核心,但在AI时代,已知知识几乎可随时、随地、免费从AI助手获取,因此大学的新使命应升级为培养高阶思维与智慧、塑造健全人格与价值观、聚焦人——AI协作能力。在教学模式上,杜安国书记强调要实现个性化、项目化、终身化的教学变革。每个学生都将拥有AI学习伴侣,该伴侣能评估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风格,为其生成量身定制的学习计划。在评价与认证体系方面,能力评价将更为重要。能力数字档案将由AI辅助记录,详细展示学生的多方面能力,为用人单位提供全面、客观、精确的人才画像。大学还将颁发更多微专业、微学位、专业技能培训等证书,准确反映学生在特定领域的专业素质和精准能力,促进终身学习,适应灵活就业需求。

杜安国教授强调,在人工智能浪潮下,所有人都处于同一起跑线,因而依靠强大的领导力以及推动教育系统性、深层次改革的魄力,民办高校依然可以走在前列。对此,年轻教师与干部需依托组织不断地提高自己,服务学校、服务人才培养。我们唯有不断地学习、提升,提高学习的确定性来应对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


黄俊斌副校长在总结讲话中表示,杜安国书记的报告内容丰富、见解深刻,为广州华商职业学院在AI时代的教育变革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方向。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快速发展正深刻影响着教育模式、大学组织结构及评价体系,促使教育界需通过创新教育方法和理念重塑,构建适应AI时代的新型大学教育模式体系。教育变革的政治和社会意义重大,我们要以此为契机清晰洞察AI背景下职业教育的未来新趋势、新形态,迎接严峻复杂的挑战,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以广轻工为标杆,矢志践行依托产业、聚焦岗位、面向世界、服务就业理念,凝心聚力、焕发精神,自我成长、砥砺前行,奋力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来源 | 党务工作部
编辑 | 严意琪
初审 | 黄奕琳
复审 | 梁杨清
终审 | 潘京萍